原话题:我是中国气象局环境中心主任张碧辉,沙尘暴从何而来,问我吧!
请问您~沙尘暴到底从何而来?全球沙子短缺的情况下,有没有可能减少未来沙尘暴发生的概率呢?治沙对于防止沙尘暴有多大作用?
33
全球缺的是可用于建筑工程的沙子,不缺用于沙尘暴的沙子。建筑工程用沙以河沙为主,沙漠中的沙子未经过水反复冲刷,含碱量高,不能直接用于建筑工程。治沙是人力缓解沙尘暴的有效途径,具体作用见上一答,但治沙也是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,避免人类的不当行为破坏生态,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改善生态,从而减缓沙尘暴。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仍将在地球上的某些区域长期存在。
原话题:我是中国气象局环境中心主任张碧辉,沙尘暴从何而来,问我吧!
从来只听闻沙尘暴只有坏处,请问沙尘暴到底存在利吗?有什么最简单的、从生活便能做到的方法避免沙尘暴?
31
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,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。从地球系统的视角来看到沙尘暴的话,它是不同地区、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渠道。沙尘粒子偏碱性,对南方地区的酸雨有一定的中和缓解作用。沙尘粒子中有较丰富的铁元素,沉降到海洋后有利于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,SF奇迹网页游戏,其中的藻类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。沙尘暴不可避免,我们只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,降低沙尘暴的影响。通过我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改善地球整体的生态环境,减少沙尘暴的发生;通过气象部门提高监测预报服务能力、公众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沙尘暴的不利影响。
原话题:我是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,为什么年轻人会热衷立遗嘱,问我吧!
我们始终还是忌讳讨论死亡的吧。立遗嘱大多都是感知到了死亡随时来临。到底该不该鼓励更多人立遗嘱?意义有哪些?如何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壁垒呢?
17
立遗嘱和死亡还离得很远,知道自己生病了才做遗嘱,实际上已经都晚了,中华遗嘱库也经常接待这类客户,很遗憾,有一些人精神评估通过不了,已经不具备办理的条件。
所以,意外和明天谁先来?带给家人不是祝福,却是枷锁!
法律规定:只要年满18岁,或者16岁以上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收入的都可以订立遗嘱。
可见法律也认为,遗嘱也属于年轻人,如果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,弥留之际交代几句,那就麻烦了。
财产下落不明、子女猜疑内斗、子女离婚财产被分割等等,有太多的事实证明,早做安排是对家人,孩子付责任的表现。
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太忌讳订立遗嘱了,但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,欧美一些国家平均立遗嘱的年龄为33岁,我们目前调查下来中国在67岁。所以推动全社会法制进步任重而道远,需要通过各类学者、媒体包括教育系统等一起努力,也欢迎你来中心参观和了解,做一个先行者。
原话题:我是东汉历史研究者包福鑫,关于董卓及东汉末年的权力游戏,问我吧!
您好,之前因为工作关系跟您有过接触,行业内难得有您这样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人,我对三国及东汉末期历史也很感兴趣,通过阅读史书,对于很多人的观点对比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已经改变了,比如董卓、曹丕、袁绍,之前传统观点认为汉灵帝是一个典型的昏君,但是从史书上来看似乎值得商榷,少年时代利用宦官战胜了窦武陈藩,青年时期的西北羌乱和黄巾之乱也基本平定,直到其死后中央才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,西晋刘毅甚至调侃晋武帝“不如桓灵”。我想问您对于汉灵帝是怎么看的?
16
你好,首先感谢支持!
是这样的我认为汉灵帝算是半个昏君,说他半个昏君,主要是因为他年轻时候曾经试图改革,而且改革的策略大多是针对防止世族继续做大的。这个我在书中有介绍,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,之后他骄奢淫逸的事情做的就多了。正如你所说,在西北羌乱和黄巾之乱时他还是有重要作用的,他用自己的私库征兵养兵,虽然这些钱是他卖官换来的,但也解了东汉的燃眉之急,他用自己的马配装骑兵,解除了党锢,这段时间东汉虽然几经叛乱四起,但大体还在可控状态下。但是汉灵帝时代他只能更加倾向于信赖宦官控制朝局,也是无力回天,在朝廷上并没有什么强硬的表现。而最后他始终想立庶出的二皇子刘协为帝,导致朝廷分成了支持“史侯”和“董侯”两派,这直接导致了后期,汉少帝和汉献帝都先后登基当了皇帝的局面,也导致了袁氏和董卓的战争,间接导致了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的局面。